近日,鄭州大學屈凌波教授團隊在化學領域國際頂尖綜述期刊Chemical Society Reviews發表了題為“Natural Flavylium-Inspired Far-Red to NIR-II Dyes and Their Applications as Fluorescent Probes for Biomedical Sensing”(2022, DOI: 10.1039/d2cs00179a)的綜述性論文。該論文綜述報道了發射波長覆蓋深紅到近紅外二區的花色素染料及其作為熒光探針在生物醫學傳感應用領域的發展現狀,并對存在的挑戰和發展前景予以展望。鄭州大學化學學院孫遠強副教授為第一作者,鄭州大學李朝輝教授和山西大學郭煒教授為論文共同通訊作者。
花色素是廣泛存在于花卉和水果中的天然色素,具有抗氧化作用,在生活中廣泛應用于食品添加劑和食用染料。1915年,諾貝爾獎獲得者Richard Willst?tter闡明了天然花色素染料產生顏色的基本原理,之后關于花色素的研究受到了廣泛關注。然而,其后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發現新的天然花色素染料以及合成新的花色素結構,很少有關于花色素染料在熒光探針領域的研究報道。2013年,“香豆素-花色素”染料作為天然的比率熒光探針被報道,開啟了花色素染料在生物傳感領域應用的篇章。迄今,大量基于花色素染料的熒光探針被國內外學者相繼開發,并成功用于疾病標志物在細胞、組織和活體內的時空分辨傳感與監測。本論文重點介紹了代表性花色素染料的光學性質、設計策略、熒光傳感機制,及其作為熒光探針在生物醫學檢測領域中的應用。
該研究得到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河南省高??萍紕撔聢F隊支持計劃、河南省科技攻關等項目的支持。
全文鏈接:https://pubs.rsc.org/en/content/articlelanding/2022/cs/d2cs00179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