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促進國際生命科學學術交流和慶祝鄭州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校友會的成立,提升鄭州大學生物學學科聲譽,助力鄭州大學一流學科建設,由鄭州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校友會和鄭州大學北美校友會聯合主辦的鄭州大學首屆國際生命科學交流論壇暨第二屆鄭州大學博雅校友論壇將于2022年8月20日上午和晚上分別以ZOOM會議方式線上舉行。誠邀廣大師生積極參會和交流。
論壇主題:鄭州大學首屆國際生命科學交流論壇
論壇時間:2022年8月20日(星期六), 08:10-10:40 (北京時間)
Zoom會議號:975 6577 3303;入會密碼:829961
報告題目(1):Using fruit flies to study rare and common diseases
報告人:Hugo J Bellen 博士,美國科學院院士,貝勒醫學院德克薩斯兒童醫院神經學研究所
報告題目(2):Stories from the CRISPR Revolution
報告人:Kevin Davies 博士,前國際頂級期刊Nature Genetics創辦人,國際CRISPR期刊執行編輯
論壇主題:第二屆鄭州大學博雅校友論壇
論壇時間:2022年8月20日(星期六), 19:20-22:20 (北京時間)
Zoom會議號:975 6577 3303;入會密碼:829961
報告題目(1):用基因組、分子和臨床因素評估癌癥的臨床結果
報告人:楊曉衛博士,美國國家癌癥研究所,項目工程主任和醫療官員
報告題目(2):CD47靶向藥物開發:現狀與未來前景
報告人:田文志教授,宜明昂科生物醫藥技術(上海)股份有限公司創始人、董事長兼總經理
報告題目(3):新生物材料和醫療器械的開發和研究
報告人:文學軍博士,美國醫學與生物工程院Fellow,Goodwin冠名首席教授,弗吉尼亞醫學院/弗吉尼亞聯邦大學醫工研究所
報告題目(4):味蕾干細胞的鑒別和分化調節
報告人:劉紅香博士, 教授,喬治亞大學再生生物科學中心
報告人簡介
論壇主題:鄭州大學首屆國際生命科學交流論壇
報告題目(1):Using fruit flies to study rare and common diseases
報告人:Hugo J Bellen 博士,美國科學院院士,貝勒醫學院德克薩斯兒童醫院神經學研究所
報告人簡介:
Hugo J Bellen 是美國藝術與科學院院士和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貝勒醫學院(BCM) 發育生物學教授和查爾斯達爾文遺傳學教授。Bellen 博士的獎項包括美國遺傳學會頒發的 George Beadle 獎、印第安納大學Linda & Jack Gill 杰出神經科學研究員獎、Michael E. DeBakey醫學博士卓越研究獎。Bellen 教授是世界上果蠅遺傳學的主要研究人員之一,他的實驗室開發了許多復雜的遺傳工具,改變了果蠅的生物學。Bellen 博士研究重點是與世界各地的人類遺傳學家合作,利用果蠅發現新的人類疾病基因并闡明神經發育和神經退行性疾病的致病機制。他的實驗室是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未確診疾病網絡模型生物篩選中心的所在地。在過去的幾年里,他在解決與弗里德賴希共濟失調、阿爾茨海默病、肌萎縮性側索硬化癥和帕金森病相關的關鍵問題方面取得了重大進展。
報告題目(2):Stories from the CRISPR Revolution
報告人:Kevin Davies 博士,前國際頂級期刊Nature Genetics創辦人,國際CRISPR期刊執行編輯
報告人簡介:
英國科學作家Kevin Davies 畢業于牛津大學,獲得生物化學學位,并在倫敦大學獲得分子遺傳學博士學位。他在麻省理工學院和哈佛醫學院從事博士后研究,之后進入《Nature》雜志的科學出版領域。Kevin Davies 博士是 Nature Genetics 的創始編輯和 The CRISPR Journal 的創始執行編輯。他目前正在帶頭推出一本名為 GEN Biotechnology 的新的大型科學期刊。Kevin Davies 博士是《編輯人類:CRISPR 革命和基因組編輯的新時代》(Pegasus Books,2020 年)一書的作者。他的最新著作講述了諾貝爾獎獲得者基因編輯技術的發展歷程,推動了科學、醫學和農業領域的突破,同時引發了關于設計嬰兒和人類未來的倫理爭議。
論壇主題:第二屆鄭州大學博雅校友論壇
報告題目(1):用基因組、分子和臨床因素評估癌癥的臨床結果
報告人:楊曉衛博士,美國國家癌癥研究所,項目工程主任和醫療官員
報告人簡介:
楊曉衛博士(Sherry X. Yang)在美國國家癌癥研究所任項目工程主任和醫療官員。她曾任國家臨床靶點驗證實驗室主任約17年。她的研究重點是旨在減少癌癥復發和死亡的轉化研究,尤其是乳腺癌研究。她的團隊最近發現,局部區域腫瘤負荷是新發轉移性乳腺癌死亡率的重要危險因素。她專注于生物標志物驅動的癌癥治療,自 2010 年以來一直擔任《癌癥治療生物標志物手冊》的編輯。他們開創性地觀察到乳腺癌亞型本身對未接受任何治療的患者沒有預后價值, 而是治療導致了乳腺癌亞型所固有的對治療不同臨床反應。
報告題目(2):CD47靶向藥物開發:現狀與未來前景
報告人:田文志教授,宜明昂科生物醫藥技術(上海)股份有限公司,創始人、董事長兼總經理
報告人簡介:
田文志教授是著名的癌癥免疫治療專家,在該領域擁有超過30年的學術和行業經驗,是宜明昂科生物醫藥技術(上海)股份有限公司的創始人、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田文志博士一直在科學研究的前沿,并在目標驗證方面建立了良好的記錄,用于創新免疫療法的分子設計和藥物開發。他確定CD47作為一個有前途的免疫治療靶點,并開始對CD47進行藥物研究。田文志教授先后授權12 項發明專利,同時還有44項專利申請,并在免疫學領域發表30多篇科學論文。
報告題目(3):新生物材料和醫療器械的開發和研究
報告人:文學軍博士,美國醫學與生物工程院Fellow,Goodwin冠名首席教授,弗吉尼亞醫學院/弗吉尼亞聯邦大學醫工研究所
報告人簡介:
文學軍教授是美國醫學與生物工程院Fellow(2012年當選)。2010年提升為正教授和南卡州政府命名的Hansj?rg Wyss冠名首席終身席正教授。2012年起為美國弗吉尼亞醫學院/弗吉尼亞聯邦大學的William Goodwin冠名首席終身席正教授,生物制造實驗室主任,再生醫學實驗室主任。文學軍教授先后主持和參與40多項科研項目,總經費超過4700萬美元。文教授帶領團隊開展全合成生物材料、天然改性生物材料、可注射型水凝膠等在骨骼系統、神經系統、心血管系統等方面的應用,先后在《The Lancet》、《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Biomaterials》等期刊上發表150多篇論文。2008年獲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杰出青年科學家獎。蟬聯2014、2015、2016、2017、2018、2019年Elsevier數據庫發布的生物醫學工程領域和2020年臨床醫學領域的“中國高被引學者”。文學軍教授開發了170多項新技術,部分技術已經成功產業化。
報告題目(4):味蕾干細胞的鑒別和分化調節
報告人:劉紅香博士, 教授,喬治亞大學再生生物科學中心
報告人簡介:
劉紅香博士,現任佐治亞大學再生生物科學中心副教授,終身教授。1986年畢業于河南醫學院醫療系,1989年在河南醫學院獲得生理學碩士,1998年獲得博士學位。1999年7月至2000年底 在瑞典卡羅琳斯卡研究院作博士后工作。2001年初來到美國密執安大學牙科學院開始從事味蕾發生發育方面的研究工作,繼一年多的博士后工作后晉升為研究員和科學家。2013年在佐治亞大學成立自己的實驗室,從事味覺器官的發生發育研究,主攻方向包括味蕾前體干細胞的鑒別和味蕾細胞分化的分子調控。獲得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多項資助,先后在The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PNAS)》、《Scientific Reports》等雜志發表50余篇研究論文。受邀擔任《Nutrients》、《Frontiers in Cell and Developmental Biology》等雜志編委,參與英國和美國的國家大型基金的評審工作。
生命科學學院
2022年8月19日